跳转到主要内容

用创意应付压力

简体中文

www.drfeliciaassenzand.com

正当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期间,超市和杂货店的货架上剩余多少物资彷佛成为了我们的压力指标。大家首先创购的是厕纸、疗伤系食物、罐头食品等,全都从货架上一扫而空,这显示了疫症初期人心惶惶的状态。然而当人们逐渐适应这种新常态后,烘焙用品成为紧接下来的热门产品,然后家居装修用具、种籽和其他园艺产品的需求也大幅上升。自己动手(DIY)发挥创意开始在网上大行其道,社交媒体上疯传大量照片展示成果,包括亲手造的酸面包、香蕉面包等等。

不少人似乎开始善用这段时间,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当大家能够前往的地方不多,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多时,这股创意之火不仅用来打发时间而已, 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特别处于高压的时刻,表达创意很可能是我们能做得最好的事情之一。下面列出其中五种对健康有益的创意之举。

参与发挥创意的任务有助减压

任何曾经「接受家居隔离」或有份参与DIY创意手作的人士,都可以证明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作品后,人会变得更冷静、更愉快,压力也减轻了。就如进行冥想一样,积极地从事创意任务可使一个人专注当下,忘却平日的忧虑或压力。一项2016年的研究甚至证明在进行创意任务仅45分钟后,不论男女年龄,其皮质醇(通常与压力有关的荷尔蒙)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参与者在完成任务后不但减少压力,而且还受激发要从事更多创意行动。[1]

创意有助支持免疫系统

正如我们刚才提及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事实上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的功能。换言之,当皮质醇水平升高时,会短暂地减慢免疫系统的反应或活动。当皮质醇因应短期的高压情况而轻微上升,这种影响(皮质醇减慢免疫反应)事实上是有益的。

coping

对身体造成问题的来自慢性压力。慢性压力指长时间面对压力而没有好好休息。长时间处于高压而缺乏休息的话,皮质醇水平便不能在压力减退后回复之前的水平。[2] 这是从事创意任务的好时机!对于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沉重压力的人而言,每天花一点间中享受有趣的创意活动,可以让身体和心思放松,这样有助维持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有一项有趣的研究观察得出进行创意写作对免疫系统有正面影响。研究员观察艾滋病患者,这种病藉由减少有助杀灭病毒的细胞数量而影响免疫系统。研究团队发现在研究结束后,相比没有写作的患者,参与创意写作的病人体内有较多杀手细胞。他们也发现两组病人相比之下,与创意写作的病人更加健康,血液中的HIV病毒数量也较低。

创意支持脑部健康

coping

原来进行自己喜爱的创意任务对大脑的影响是不分年龄或人生阶级的。在孩童时期,发挥创意对大脑发展的重要性通常容易观察得到。如果您曾观看小孩子玩耍时的喜悦之情,您很可能留意到当他们一边玩耍,一边加入创意时,他们在过程中鹿有所学习。事实上,有无数研究证明玩耍对儿童有良好的脑部发展是很重要的。玩耍可帮助儿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们的环境互动、如何自我调节,甚至可帮助他们发掘学习的方法。玩耍时加入创意有助大脑发育( 形成新的神经连结),也很可能有助涉及调节情绪的神经结构发育,例如杏仁核和海马体。已有多项研究证明玩耍对认知能力和执行功能的重要性。这些研究强调玩耍对儿童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角色。[3] 执行功能又指专注和学习的能力,这方面是ADHD等患有行为障碍或专注力障碍的儿童往往欠缺的技巧。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借着玩耍提升执行功能的重要性就如进行治疗一样。

谈到这里,我们对创意如何帮助儿童的大脑发展有比较清晰的图画了,但是您知道吗?创意对大脑的影响不仅限儿童,它对已成年的人士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在成人身上,认知能力和执行功能依然很重要,而从事创意任务有助提升我们学习、思考和专注。正如早前提及,参与创意任务有助应付压力,而且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作证,相比在高压状态下,从事创意任务可以使大脑放松,让我们更能专注、思考和学习。甚至有研究支持这些说法。一项2004年的研究证明接受音乐剧训练的年长人士相比没有接受这训练的,前者的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佳,自信心获提升,而且有较强的幸福感。[4]

创意有助面对创伤

正如我们已谈论过,从事创意任务有助涉及处理和调节情绪的大脑发展(如杏仁核和海马体)。您能猜想:曾遇创伤的人当中,大脑的哪些部位的发展会受影响?杏仁核和海马体都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边缘系统包括涉及调节情绪的大脑部位,而且当一个人在人生中遭遇创伤中,尤其在孩童时候,这些部位会受到重击。[5]

从事艺术等创意任务可有助处理创伤和可能因创伤造成的症状,这一点是令人有点惊讶。在一些创伤患者身上,进行艺术及创意活动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法,而且可采用在一些承受创伤后压力症后群(PTSD)、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中,作为治疗方法帮助他们。[6][7]

创意有助疼痛管理

很多人形容在「接受隔离期间」进行创意任务,会一直专注在手头上的事情,会比较少注意其他烦恼痛苦或分心的事。如果您曾尝试过沉醉于自己喜爱做的事情当中,您很大机会能亲身证明当专注某项任务时,您会有愉悦平静的感觉。研究也似乎显示在享受参与创意任务时,当下的痛楚会减弱,而且尤其在艺术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其正面影响在创意任务结束后似乎依然持续。在一项相对近期的研究中,住院病人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创意任务,结果发现病人的疼痛、情绪和焦虑情况均有明显改善。[8]

coping

艺术也似乎有助重塑一个人对疼痛的观感,因为这是将痛苦化成美丽作品的过程。这种创意重塑的活动不旦提升一个人对疼痛的忍受度,也加强与医护提供者的关系,使双方更容易沟通,从而提升整体健康。[9]

结论

幸好隔离措施始终有完结的一天,花时间进行DIY创意手作和做真正使您快乐的事,绝对值得您继续坚持。如此一来,您的健康将会受益不少!

References

1            Kaimal, G., K. Ray, and J. Muniz. “Reduction of Cortisol Levels and Participants’ Responses Following Art Making.” Art Therapy, Vol. 33, No. 2 (2016): 74–80.

2            Vitlic, A., J.M. Lord, and A.C. Phillips. “Stress, Ageing and Their Influence on Function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Aspects of the Immune System.” Age, Vol. 36, No. 3 (2014): 9631.

3            Yogman, M., et al. “The Power of Play: A Pediatric Role in Enhancing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Vol. 142, No. 3 (2018): e20182058.

4            Noice, H., T. Noice, and G. Staines. “A Short-Term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unctioning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Vol. 16, No. 4 (2004): 562–585.

5            O’Doherty, D.C.M.,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Volum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sychiatry Research, Vol. 232, No. 1 (2015): 1–33.

6            Campbell, M., et al. “Art Therapy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 for Combat-Related PTS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t Therapy, Vol. 33, No. 4 (2016): 169–177.

7            Abbing, A.,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 Therapy for Anxiety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PLoS One, Vol. 13, No. 12 (2018): e0208716.

8            Shella, T.A. “Art Therapy Improves Mood, and Reduces Pain and Anxiety When Offered at Bedside during Acute Hospital Treatment.”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Vol. 57 (2018): 59–64.

9            Wilson, C., et al.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Perceptions of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the Art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Vol. 56 (2016): 90–101.